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总会简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秘书长李振吉关于中医药国际发展的形势与展望

总会简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秘书长李振吉关于中医药国际发展的形势与展望

作者:校友之家 发布日期:2014-04-23

                   

中医药国际发展的形势与展望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李振吉

2013127日 厦门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一体化发展,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日益显现,越来越受到各国人民重视与欢迎。在我国国际地位提高、影响力扩大的大背景下,中医药在各国迅速传播。据不完全统计,中医药已传播到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行业,遍布世界各地的至少有10万家中医诊所,30万名从业人员,近700所中医药教育机构和大量的科研资金资助。

一、世界传统医学发展概况

(一)关于传统医学、补充医学(替代医学)和中医药学

WHO将传统医学定义为:维护健康以及预防、诊断、改善或治疗身心疾病方面,使用的种种以不同文化所特有的无论可否解释的理论、信仰和经验为基础的知识、技能和实践的总和。

中医药学、印度医学及阿拉伯医学等传统医学体系以及各种形式民间疗法是传统医学的优秀代表。由于世界各国几乎都有自己的传统医学,说明一种符合当地文化传统并为当地人民所接受的卫生保健形式已经存在,它可以解决当地人民的许多卫生问题,所以19765月举行的世界卫生大会,第一次严肃地讨论了传统医学对社会卫生保健事业的贡献问题,并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工作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补充医学或替代医学指非该国自身传统或常规医学的一部分、并且尚未被充分纳入主流卫生保健系统的一套广泛的卫生保健手段和方法。美国NIH的定义是美国主流医学(常规医学)之外医疗保健实践。

在一些国家将传统医学、补充医学或替代医学归为一类,名称交叉使用,并不严格区分。严格地说,传统医学、补充或替代医学是一种泛指,不是一个医学体系的名称。

(二)传统医学在全球的发展

WHO统计,具有传统医学政策的会员国数量1999年为25个,到2012年为69个;监管草药会员国数量1999年为65个,到2012年为119个。

二、中医药国际发展的特点

(一)针灸带动了世界范围的中医药传播,40年来经历了由民间到政府,由医疗到教育,由“术”到“道”的发展过程。

1、针灸带动了世界范围中医药传播

70年代,中国针刺麻醉的成功,震动了世界医学界。1971726日,《纽约时报》发表了记者赖斯顿“开刀记”文章,讲述了自己阑尾手术后接受针灸治疗的经历,引发了美国针灸热,使中国针灸传遍美国和西方各国。

有调查显示:在调查的202个国家中,有183个国家使用针刺麻醉法;在联合国的192个会员国中,178个具有针刺疗法实践(占93%),59个国家有针刺疗法组织。随着针灸原理的深入研究和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加,针灸的治疗保健作用得到公认,绝大多数国家承认针灸医疗的合法资格,有的纳入医疗保险范围。

各国人士通过学习、研究、运用针灸,逐步认识中医药体系。加上大陆中医院校毕业生大量走出国门,为当地人民提供中医药服务,开办中医教育,宣传中医药科技,使中医药得以迅速传播。

2、中医药的国际传播,由民间起步、民众认同,形成影响,引起政府重视。

由于中医药的国际传播是以华人为主,在各国开办中医诊所开始,直接面向大众提供服务,使民众从亲身经历中受益,受到广泛的欢迎。

欧美一些国家由于医疗保险负担过重,政府医院效率不高,为了取悦于选民,网开一面,也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引起政府重视,并开始规管,并希望与中国政府部门加强合作。截止2012年,已签订的含有中医药合作内容的双边政府协议96个,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48个。

3、中医药的国际传播,遵循了先医疗后教育再科技、民众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1)各国民众对中医药的认识,往往是从医疗受益开始,而后吸引学员学习,再探索其中奥妙。从当前现状看,中医诊所广泛普及,医疗保健体系发展相对比较成熟,教育快速发展,科技正在起步。

2)中医诊所在欧美国家普及,呈本地化特点。中医的医疗模式在大多数国家主要以诊所形式存在,只有东南亚等极少数国家设有中医医院。在欧、美等国存在的中医诊所,国家并未将其纳入医疗机构管理范畴,从业人员也未取得合法医生资格。其中部分国家规定只有取得本国执业医师资格才能从事中医、针灸业务。

但在这些国家中医诊所数量众多,如英国3000/5000万人,加拿大3000/3000万人,荷兰1000/1000万人,大约1-1.5万人口就有一个诊所,这反映了社会的需求、西方法律框架下中医生存的空间和诊所普及的水平。并呈明显的本地化特点。

3)中医教育从自发的小作坊模式开始进入正规学历教育体系,呈现时代特征。来华留学生:目前国内共有20所高等中医院校具有对外留学生教育资格。据统计,2002年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留学生招生为1384人,在校生2867人;到2011年分别为1857人和5631人,呈稳步增长趋势。2002年到2011年,获得学士学位者大约4000人,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者大约1800人。

随着各国对中医药人才需求的增长,中医药教育机构发展迅速。主要形式是在当地大学中开办中医药专业;或与国内大学合办学位班;或以社会办学政府承认学历。据统计,世界五大洲中医教育开展比较好的45个国家,中医教育机构达695个。

4)中医药科技受到各国政府、著名院校和制药企业的重视,科技合作将是未来的热点和重点。

法国、意大利、卢森堡等国成立政府支持的专门研究机构,吸引了包括哈佛、耶鲁、剑桥等著名高校和研发机构尖端科学家的参与。2008-2009年,欧盟FP7框架计划首次资助了两项中医课题。

中医药科技的发展还体现在国际中医药论文发表的趋势,2000-2010年间,SCI共收录中医药学相关论文5195篇,GoPubMed(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数据库检索工具)中共检索得6832篇。2000-2004年,间隔一年才有较明显的升幅;2004-2005年有一个较大的跳跃,而2007年以后,每年增幅均在100篇以上,总体呈上升趋势。我国97.3专题050607三年10个项目共发表SCI论文595篇。

4、由“术”到“道”的深化

由于中医药学的双重属性,中医药国际传播带动了中国文化的传播,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从最初的神秘感,到从中学习一方一术和防病治病的方法,体会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最终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爱好者。

(二)相关国际组织在中医药国际事务中的引领作用、组织作用、推动作用、自律作用越来越明显。

中医药的国际传播,除了双边和点对点的方式外,以国际组织为载体的多边机制越来越重要。

1WHO(世界卫生组织)

WHO是政府组织,其引领作用、组织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12002年发表了《世卫组织2002-2005年传统医学战略》

22009年通过了世界卫生大会传统医学决议(WHA62.13号)

32013年发表了《世卫组织2014-2023年传统医学战略》。该战略有两项主要目标:支持会员国掌握利用传统和补充医学对健康、福祉和以人为本卫生保健的潜在贡献。通过监管产品、实践和技术服务提供等,促进安全和有效地使用传统和补充医学。

42010年在国际疾病分类代码(ICD-11)中,专门设立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内容。

2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是非政府组织,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标准化机构。由于其制定的标准得到WTO的认可,在国际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大提高了其国际地位。2009914日南非开普敦TMB会议决定成立中医技术委员会(暂定名)代码ISO/TC249

3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草纲目》、《黄帝内经》已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4WFCMS(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等中医药国际学术组织

1)涵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30万人,形成一体两翼的组织构架。

2)与WHO建立了工作关系;ISO/TC249 A级联络组织,Wg5挂靠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咨询机构;与国际野生动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3)搭建三级国际学术会议平台,制定标准,开展国际技术职称评审与考试,建立世界中医药网络平台,出版学术刊物,颁发国际贡献奖等。

中医药国际学术组织是推动中医药国际化重要的平台。一直发挥着引领、组织、推动和自律作用。

(三)为适应新形势,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建设快速发展

由于国际标准能跨越国界,发挥协调、推动和约束作用,国际社会对中医药标准建设越来越重视。

2、中医药国际组织标准: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作为世界最大的中医药学术组织,在2007年正式发布《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又出台了中法、中西、中葡、中意共5个标准,六个文种。中俄、中德、中匈标准正在研制中。

2009年发布的《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2010年发布的《世界中医(含针灸)诊所设置与服务标准》和2011年发布的《国际中医医师专业技术职称分级标准》在国际上都产生积极地影响。世界中联已制定并发布中医药国际标准11项。

3、中医本科教育标准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1)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2009)年

2)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2012)年

3)各门课程教学大纲

4)教材(中外教材比较研究)与翻译

5)教学参考书

(四)以国际服务贸易的游戏规则,推动中医药国际化,为中医药国际传播提供新动力

1、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世界产业格局已经从以农业和工业为主导过渡到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新阶段,服务和服务业的内涵及其所覆盖的领域也发生巨大变化。

发达国家(地区)的服务业产值在其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一般高达70%。当其国内市场容纳不了日益增长的服务性生产时,开拓国际市场,争夺世界市场,就必然成为发达国家对外经济扩张的新焦点。

2、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独到的医学科学,为社会提供的主要是服务产品。开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完全可以成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大格局中重要组成部分。

3、商务、外交、教育、科技、财政、文化、卫生等十四部委去年38日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确定了重要任务,提出了政策措施,为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

4、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不仅要遵循国际游戏规则,还要我们从国际贸易视角重新审视中医药服务,从传统的不计成本、不讲效率、避谈效益的“公益”、“事业”等观念中解放出来,用商品、价值、贸易、市场、销售、盈利等市场经济的理论重新认识和完善中医药的服务活动。

运用国际服务贸易的市场机制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必将激活相关要素,加快中医药国际传播的步伐。

(五)一大批具有中医药专业知识,有跨国学习经历,懂多种语言的新一代复合型人才的快速成长,为中医药国际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三、中医药国际传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文化背景与学术体系差异,中医药学还难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1、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思维方式、健康认识理论、治疗手段、用药规律、评价方法、语言的表述,西方学术界很难理解。

2、中医药学是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语言总结了自然科学的规律,自成体系,相对封闭,又缺乏公认的评价体系和安全有效的循证证据。

(二)中医药在大多数国家尚未取得合法地位,导致政策管制和市场准入壁垒较多。他们建立在现代医学基础上的管理模式,药品管理法规和标准体系等,与中医药难以匹配,限制了中医药的准入。

(三)与现代医学在医疗、教育、药品市场竞争中,所蕴含的的市场利益之争,增加准入难度。

如:2012年初,澳大利亚医学杂志发表题为“高等教育机构不应开设伪医学课程”一文,400多名西医医生和研究人员组成游说团队,向部分大学施压。又如,《今日美国》刊登“替代医学——神奇魔法还是江湖骗子?”借美国费城一个12岁女孩,因服用多种保健品而患急性胰腺炎大做文章。

(四)中医药学自身的原因。如科技水平不高,质量难以保证,从业人员水平良莠不齐,服务能力不强,市场运作经验不足等,制约了优势的发挥。

四、中医药国际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一)中医药国际传播是大势所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中医药必将大踏步走向世界。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各国致力于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健康需求日益增加,寻求有效、安全、低成本的医疗、保健方法,是各国政府的必然选择

2、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药的整体思维、辨证论治、“治未病”等核心思想,正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接受。

3具有卫生经济学优势:

1)“绿色天然”生态学优势。

2)养生、“治未病”预防学优势。

3)控制重大传染病优势。

4)调理慢性病优势。

5)“简便验廉”经济学优势。欧美国家高福利制度,医药费用不堪重负(如:美国2011年医疗费用是国民生产总值的17%),使之重视从中医药中寻求出路。

4、世界人口老龄化,为在该领域具有相对优势的中医药带来了发展机遇。

5、大工业生产、现代难治病、药源性疾病、化学合成药的毒副作用,现代医学的局限性,给以天然药物、复杂干预为特点的中医药学提供了机遇。

(二)中医药国际传播的过程,是中医药与现代化文明相结合的过程,也是吸纳现代科学技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中医药学是科学,科学应当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传统的中医药学在国际化过程中吸纳现代科学技术、人才、资金、智慧、资讯与现代文明完美结合,在保持特色的基础上,逐步运用全球都能接受的普遍价值去说明中医药理论的公式和原理的现代价值,完成历史论资到现代论资的转变,形成具有世界性的新的文化认同,中医药才能堂堂正正走向世界。

(三)中医药国际传播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几代人才能完成,要有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和求真务实的精神,用实实在在的具体工作,实现宏伟的战略目标。

五、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网络,在共同目标下,发挥各自的优势,大力推动中医药国际传播

1、推动中医药的国际传播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政府间对话机制和联系渠道。在政策法规、人员资质、产品注册、市场准入、质量监管方面进行信息沟通和协调。并与相关国际组织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2、充分发挥中医药国际学术组织网络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在学术交流、沟通信息、标准制定、人员培训、医疗合作、成果推广进行组织实施。

3、鼓励高等院校、中医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相关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点对点”的交流与合作、形成更多的国际合作项目。

推动中医药国际化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使命。让我们共同努力,大力推进中国中医药的国际传播,让中医药为各国人民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